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蒙哥马利vs戈林【 ~ 】蒙哥马利图片

2024-09-01 23:26:16 篮球直播d 宗政兰英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蒙哥马利vs戈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蒙哥马利vs戈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征服者2轴心国第三个海狮计划攻略?

分下面几步:

1.把除北面沿海的大炮和步兵以外的其他所有军队调向南方,再造1辆坦克或装甲车,用主力去打南边的英国军队,两回合内打下(应该没啥问题,南面英国还是很弱的)。再分小股兵力去打法国(不然隆美尔打不过法国)。但也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在法国身上,隆美尔还是比较靠谱的。

2.大概4、5回合干掉法国后就是和隆美尔分法国地盘了。不用抢太多,关键是要把法国南部包括那个港口给隆美尔,因为他会通过港口派军队入海帮你拖住英国军舰和航母。

3.全军北上,估计这时候手头上也有些东西了,多造些坦克和装甲车,这时候英军攻势会很猛,但是英国本土大概已经没啥人了,如果戈林能这时候攻上英国的话当然是好的,上不去也没事,你要挡住英国的攻击,熬过这一阵后前途就一片光明了。把你的军队都渡海去英国吧。配合戈林南北夹击英国,不去管蒙哥马利的航母,直捣英国本土,这时候戈林会帮你不少忙了(他抢地盘是相当快滴。。。)。这时候英军也差不多了,胜利肯定是你的。(需要注意的是这关绝对不能修生养息,因为英国人实力较强,必须要快!)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谁厉害?

海因茨·古德里安、埃尔温·隆美尔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并称纳粹德国三大名将,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他们在二战战场上取得的卓越战绩,但是如果从指挥水平上说,这三位名将还是各有千秋。

蒙哥马利vs戈林【 ~ 】蒙哥马利图片

古德里安最重要的成就是创建了德国装甲兵和提出了“闪电战”战术,并在二战初期成功运用该战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从古德里安的履历不难看出,他的巅峰时期都是在装甲部队度过的,从战争前夕的装甲师师长,到战争初期的装甲军军长,到巴巴罗萨时的装甲集群司令,可以说古德里安是德国最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在装甲作战上造诣颇深,不过,也应该看到,古德里安在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计划执行者的角色,在整体战役谋划和战略指挥上并没有太多的表现,而且自从1941年冬季兵败莫斯科,被希特勒解职后,古德里安就再也没有指挥过前线作战,虽然后来担任过装甲兵总监和总参谋长,但基本没有什么实权,也很难对战争后期德军的整体战略施加影响,因此,从他的既有战绩来看,古德里安擅长装甲部队的进攻作战,具有很高的战役战术指挥能力,更注重实际行动,在战役战略的谋划方面建树不著。

埃尔温·隆美尔的显赫威名源自于他在北非战场的传奇表现,这主要原因在于北非战场的特殊性和他个人的主动精神,隆美尔在北非获得了其他德军将军所不具备的高度自由,而那里的战场环境又特别适合他运用超凡的机动战术。无可否认,隆美尔是二战时期最具天赋的战术专家,作为步兵出身的他能够迅速理解装甲机动作战的精髓,并给予创造性的发挥,早在法国战役期间就指挥第7装甲师打出了“魔鬼师”的威名,而在北非战场上更是以少数精锐装甲部队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绩,隆美尔的指挥风格凌厉狡诈,富于变化,善于出奇制胜,总能以对手难以预料的方式发起进攻,而在局势不利时也能适时组织完善的防御和从容的撤退。总之,隆美尔具备极高的战术指挥能力,尤其是机动战术的大师。不过,正如隆美尔的反对者们所指出的,他从未在东线战场作战,他在北非指挥的德军部队充其量也就一个装甲军的规模,因此不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且他在战略谋划方面的能力也确实有所欠缺,这与他不是参谋部出身的军官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他在北非猛打猛冲恰恰是对德军的整体战略格局缺乏了解的结果,即便他成功地占领了埃及,也未必会对战争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隆美尔是一位猛将,但并非智帅。

埃里希·曼施坦因是一位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德国传统军人的典范,有着完整的参谋部履历,是德国总参谋部体制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将领,对于军事指挥和参谋业务都极为精通,而且非常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前面两位名将相比,曼施坦因的能力更为全面,尤其擅长战役谋划和组织,在指挥一线部队作战时也有不俗表现。现在谈及曼施坦因的成就,很多人都会想到塞瓦斯托波尔和哈尔科夫,不过他最为突出的成就其实应该是1940年对于西欧进攻计划的修改,正是他提出的运用装甲部队在阿登地区实施出其不意地进攻,才造成了西线战场上德军的战场优势,并最终奠定了西线战场的胜局,这已经是被军界奉为经典的战役谋划范例。在前线指挥上,曼施坦因也有不输于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表现,他真正脱颖而出是在1942年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而最大的成功在于组织了经典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而他在1943年提出的堡垒作战计划也有相当的可取之处,但是苏德两军在实力对比上的差距已经很难让曼施坦因取得更多的成功。总体评价,曼施坦因在三大名将中是能力最为全面,素养最高的一位,尤其在战役组织上具有独到之处,堪称三大名将之首。

最后多说一句,无论古德里安、隆美尔还是曼施坦因,他们从总体上说属于进攻型将领,都非常善于运用自己的力量对敌人实施致命打击,不过在面对具有数量优势和火力优势的敌军进攻时,其实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因此,在战争后期,像莫德尔那样的防守大师才是德军最需要的将领。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就战术水平而言无疑各有千秋,曼施坦因指挥的克里木战役显示出极高的战术指挥水准,堪称教科书般的指挥。而古德里安无论是在波兰战争还是法国战争以及苏德战争前期的闪击莫斯科,都取得了出色的战绩,单就装甲兵指挥这一方面在德军将领里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就战略指挥而言,曼施坦因担任过顿河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时,无论在救援第6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会战还是紧随其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以及后来的“堡垒行动”都显示其优秀的大局意识和对严峻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预见。在漫长而艰苦的第聂伯河会战中,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兵力巨大劣势下,却没有一支军以上的部队被苏军围歼,堪称奇迹。

而古德里安在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中失败遭到希特勒的解职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在担任一线指挥官,之后担任了装甲兵总监的职务,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装甲部队的重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直到战争的末期古德里安才被希特勒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再次开启其军事指挥生涯,可惜那时候德军已经不可能取得胜利了,希特勒也没有给予古德里安太多的实际权力,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古德里安在东线的力挽狂澜。

唯一的对比只能从对于进攻库尔斯克的“堡垒行动”中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各自看法来探究一二了。

曼施坦因是“堡垒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即使在行动延迟后,仍旧没有提出停止的建议。他认为放弃“堡垒行动”就等于是在等待敌人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肯定会在冬季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是说德军不可能从东线抽调出大量的部队去把盟军再次赶下大海,德军将再无胜利的机会。而且基于哈尔科夫反击战后苏军装甲部队惨重的损失,德军此时同苏军兵力的差距是最小的时候,德军必须要趁苏军处于弱势的状态将其击溃。

而古德里安明确反对发起“堡垒行动”,他认为对苏军这一坚固设防的区域发起进攻,并且是由装甲部队正面进攻,肯定会使德军的坦克遭到重大损失,而他辛苦重新组建起来的装甲部队将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而且德军必须要用新型坦克组建机动预备队以应付盟军1944年可能的登陆,假使“堡垒行动”坦克部队损失严重,机动预备队的组建也将化为泡影。同时从技术装备的角度,古德里安也指出新型的豹式坦克没有经历实战的检验改进,是否发挥重要作用仍旧有很大疑问。

两人都同时指出了盟军即将可能的登陆对德国战略形势的严峻影响。不同的是曼施坦因认为要在盟军可能的登陆行动前对东线德军发起决定性的进攻,以期重创苏军迫使其和谈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无力发起猛烈的进攻。转而再全力对付西线的登陆行动。而古德里安认为东线的战争将陷入持久的苦战,难以短期结束,而盟军的登陆又迫在眉睫,应当组建相当的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以期在东西两线快去调动,最好是在盟军发起登陆时,可以集中绝对的机动兵力一举把盟军赶下大海。

两者都对整个德国的战局有着独自的认识和见解,也拥有各自的理由!至于哪个更适合当时德国的形势就看大家的意见了。但是说古德里安没有战略眼光的评价绝对是有失偏驳的!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是对时局有深刻认识的优秀的将领!

一个是战略(曼施坦因),一个是战术(古德里安)

曼施坦因最大的战功就是“曼施坦因计划”,不仅拿攻克了马奇若防线还拿下法国(古德里安就是那次的战术指挥),同时他还做到了否决德国传奇军事家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被作为教科书的攻击法国计划,虽然也有点偶然。

古德里安被叫说现代坦克战之父,其是把坦克作战和无线电的威力在战争中发挥到最大,大家不要忘记庞大的坦克群指挥需要无线电作为支撑(当时德国有西门子)。

从整体来说,个人认为曼施坦因战绩更高。

还有一点很多人说隆美尓、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是德国三大名将,其实从攻击马奇若防线,攻击苏军,除去隆美尓外,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在一位叫伦泰斯泰德的老元帅的手下做事,这位元帅支持过“曼施坦因计划”,攻击苏军他是中路指挥,同时也是国防军中不脱手套和希特勒握手的人。

德军三大名帅各有千秋,首先说一下名气最大的隆美尔,从众多国家领袖的评价当中可以确定,隆美尔是当时将帅典范,他从进攻法国时,把一支偏师打成魔鬼主力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裂了法国,法国准备多年的人力武器都还来不及集结,就烟消云散,隆美尔一战成名。接下来在北非战场打的蒙哥马利狼狈不堪,如果戈林能把补给跟上,巴顿估计就没有成名的机会了。在退守德国的时候,他提出了唯一赢得这次战争的提议,可惜被希特勒否决。他建议巩固胜利果实,和盟国和谈,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战,可惜希特勒一意孤行,也许是怕隆美尔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如果希特勒被刺杀,那么接替他的就是隆美尔,因为此时的隆美尔无论是在德国民众,还是敌对的盟军都有极高的影响力,德国的征兵海报都已隆美尔为主题,德国民众才支持这场战争。曼施坦因是当时公认的最出色的集团军指挥者,在德军大溃败的时候,依然可以力挽狂澜赢得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他的很多战略思想和希特勒有所冲突,一直也没有机会成为陆军总司令,即使获得更高指挥权和苏联更久的相持阶段,后来美军参战,估计他也影响不了结局。最后说下古德里安,他不是闪击战的创始人,却是第一个实现的人,波兰被秒杀来自他的手笔。他和曼施坦因还有隆美尔一样喜欢和希特勒正面叫板,而且手法更加简单粗暴,直到最后无人可用才把他升为总参谋长,为时晚矣。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谁厉害?他俩是二战德军的高级将领,各有所长又分工有别,谈不上谁比谁厉害,外界把他俩和隆美尔一起,并称为德军三驾马车,是德军在二战期间的顶梁柱。

一方面,曼施坦因是军事干部出身,古德里安是后勤干部出身,研究的领域不一样。

虽然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在苏德战争中屡立战功,最后曼施坦因官至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古德里安还接任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都是临场救急并没有把他们的优秀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从他俩的出道经历看,古德里安一直从事后勤运输工作的研究,希特勒上台以前,德军司令部也是把他当作装甲运输方面的专家来对待,希望他能从提高德军的运输机械化程度上有创新成果,这是由于古德里安对通信和机械化运输有一定的长处。后来,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对快速打击理论的重视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才逐渐得到拓展,古德里安才从认识上,把装甲运输提升到装甲独立成军,并形成以装甲坦克为基础的军事打击理论。所以,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是与希特勒的扩张需要相吻合的,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而曼施坦因研究的领域一直都是战场谋略问题,他的长处在于如何为德军统帅部提供更好的计划和进攻方案。如果说古德里安集毕生精力以完成闪击战理论为荣的话,那么曼施坦因的一生,就是为德军进攻充当了小诸葛的作用。曼施坦因的计划主要在于避免了与敌军正面碰撞,不管是绕过马其诺防线的闪击法国计划,还是在苏德战争中以少胜多获得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他都能很好地利用了战场环境和有利条件,这是他人所不及的。

从这个层面看,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影响深远,是对机械化作战理论以及发挥装甲坦克优势的一次改革创新,而曼施坦因的计划仅仅是针对某场战役的胜败有影响。从军事角度讲,闪击战理论改变了整个作战样式,影响的是全局;而曼施坦因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个人能力和战场需要考量的。

另一方面,古德里安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装甲坦克为进攻服务,曼施坦因考虑的是如何把闪击战与战场环境结合在一起。

闪击战有没有短处?当然有,古德里安提出的装甲坦克独立作战的理论,虽然能较好的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但对德军的后勤保障和战场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德国工业钢铁和燃油,甚至还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保障,这也是德军越到最后越打不下去的原因,因为德军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命脉支撑不了闪击战。

所以,在战场上,古德里安指挥作战时,更多的是尽快发挥装甲坦克的快速进攻优势,力求以有限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而曼施坦因却不同,他是站在整个战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要做的是如何将装甲快速进攻与整个战场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用最小的伤亡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曼施坦因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用闪击战打赢苏军的持久战、消耗战问题。

曼施坦因虽然不懂装甲坦克,但他在使用装甲坦克上仍然有其所长。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指挥第48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采取的仍然用钳形夹击的作战样式,所不同的是,德军提供给他的预备队不够,后勤补给也不足,闪击战的短板拖了他的后腿。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曼施坦因同样面临的是装甲坦克拖后腿的问题,因为1943年初,德军在东线战场能投入作战的坦克仅有495辆,还是古德里安重新上岗后才加快了装甲坦克的生产进度,但到7月5日堡垒行动打响时,德军也是勉强凑够战场所需的装甲坦克,但与苏军提前几个月生产的坦克数量相比,还是相差了许多。何况战役刚打响,因西线盟军要登陆西西里,德军不得不停止了北线莫德尔的进攻,一部分装甲坦克又调往了西线,从这个角度讲,是装甲坦克的不足影响了库尔斯克战役。

从上面分析看出,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并不存在谁厉害谁差一点的关系,他们是德军在战场上的优秀指挥将领代表,如果非要说出谁高谁低,只能说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影响要大一些,毕竟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完全依靠装甲坦克为载体展开作战的。所以,说他俩半斤八两也好,说他俩旗鼓相当也好,总之,他们在二战期间是新军事变革的一个代表,为德军扩张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为世界军事理论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蒙哥马利vs戈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蒙哥马利vs戈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